莊子之養生主第三  


  


 


牛年談殺牛似乎有點煞風景,不過換個說法叫"解牛"似乎就文雅了些,莊子第三篇養生主中,講到庖丁解牛的手法就已臻藝術和哲學的唯美境界,讓被解的牛更是在被解了之後,到了閻羅王那兒,還迷迷糊糊渾然不知道已經被宰了。


當然莊子應該是不會殺牛(或許他常看人宰殺),這解牛不過是用之來引喻一種境界,用之比擬人生和人一生中一切的努力,更從一個小小的殺牛師父口中,進而演釋出宇宙中人一生應有的熊度和一切了然於心的自在心情。


今天讓我來談談養生主的第一段: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這段話, 通常 老師給的翻譯就是: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知識是無窮盡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真的是會把自己身心都累壞了,而我們明明知道如此卻還要去追逐,只不過換來疲病而已!做好事不求名,做不好的事則不至於被求刑,順應天道為準則,可以保全身體,可以成全生命,可以怡養親人,可以盡自己的天年。


高中三年級讀到這一課的時候,老師翻譯前幾句後,同學就說,老師呀,我們真的不必再念書了吧,以有涯隨無涯,殆而已!


 


更有同學說,為善就是幫人做弊,不要到處說,而且不要被抓到被記過,就是為惡勿近刑。眼睛盯著監考老師小心打PASS(緣督以為經),可以自己保自己,全同學,成績好可以討好父母親,可以三年順利畢業。


 


所以莊子真的是了不起,你怎麼解釋都可以說得通。


 


在學校,尤其是高中或國中,老師有授課進度的壓力,當然不能一篇莊子就講一個月,所以只能給大家開個頭,有緣的、有興趣的,將來自己再來讀過,再來玩味,就像修行的人,乘願再來一樣的。所以對於老師的制式解釋,我們也不能苛求,我想老師是礙於時間,並不是他們不明白這一段話的深義。


 


要看懂養生主,一定先要明白了逍遙遊,還要洞澈了齊物,然後以逍遙一生,萬物齊一的心境,再來看養生主的深意。


 


我個人覺得養生主應如是說,﹙在寫下文時,不禁想起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Thus spake Zarathustra),想起他在市集中對群眾說:你們的上帝已經死了的氣魄。﹚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我們的生命是有盡頭的,但是我們所要探討追尋的事或真理,其範圍是沒有盡頭的。


 


莊子說:「至大無外。」天文學家在探求宇宙的真相,在觀測夜空中星辰的變化的時候,到最後大多都信了上帝,原因很多,各自不同,但主要是因為內心的感動。感動於這無外至大的宇宙,如果沒有神,怎麼去解釋這一切呢?


 


莊子天下篇又說:「公孫龍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絕」,一尺的木棒,每次分成一半,則永遠也沒有盡頭;這就是說,就算再小的東西,仍能分成二半,分到不能分了,還是能再分。所以,科學家在研究至小的夸克也好,探求染色體或細胞基本組成也好,到了末了也由於所得到的知識而換來對上帝的感動,大多也信了這看不見的極小世界中也有上帝的存在。


 


那麼在探求極大的宇宙,或者是極小的微觀世界時,同樣都是伸手摸不著,可是它卻明明在那兒。極遠的星辰,我們知道它在那裡,可也知道窮一生的努力也無法親眼看見,而且也不能探求至其盡頭;極小的微觀世界,我們在顯微鏡下的一小滴液體中明明可以看得出什麼,甚至更微觀的只在偶然的撞擊下才可能出現的物質或生命,我們只能先假設,才能經由萬千回的觀測中"看見"。在這個極小微量的一沙一世界中,探求者能不贊嘆造物者的神奇嗎?


 


在追求極大或極小的世界中,是不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呢?追求下去會不會到死都找不著全部的真相呢?所以莊子說:殆矣!(累壞了呀!)


已經知道了追求的是無涯的標的,但還是汲汲追尋,不過只是勞心勞力於無奈嗎?


 


生命的哲學,心靈的探索,不也是這樣嗎?我們想利用有限的生命,在短短的幾十年去探得究竟,可是到老來,卻發現仍然在原地打轉,徒然洩氣;這是不是以有涯隨無涯呢?


 


所以莊子在養生主中提出了他的Total Solutions,在我們面臨人生所有的問題的時候,不妨做為人生的小船在驚濤駭浪中的壓艙石,做為反求心靈時的一個原則:


 


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做的好的時候,不要汲汲於名;做的不好的時候,不要內心自責,急功好利,讓精神和身體都受到了傷害。凡事不要在乎別人的毀譽,守住一顆平凡的心去努力。


 


「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依著自然的法則做為處事的基本原則,這樣在追求探索時,可以不過度操累身體,可以讓生命自在,可以讓心靈澄明清澈,可以一路好好地的走完上天給我們的一生的旅程。


 


接下來最精采的庖丁解牛,以及薪盡火傳等等,且待下回分曉。


 


下回預告:(養生主後三段:莊子以庖丁解牛來說明處事的方法,如何在繁雜的事務中找到簡單的方法,在看似治絲益棼的人生各種課題上,找到一種簡約而有效的解決方式。他又以老聃(即老子)死後,朋友弔祭的一番話,來闡明人到最後死亡是很正常,無需憂慮悲傷,不必因為衰老、病痛和死亡而悲憂。最後他則引出薪盡火傳的哲理,闡明人生真正的歸宿和靈魂不滅的概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引水人天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