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19八卦山台地馬拉松
圖:一家四個人第二次來跑八卦馬。
《落湯雞的馬拉松A Marathon rained cats and dogs.》
被雨淋的很慘,到底是中文的落湯雞形容的透徹,還是英文的像貓又像狗來的傳神呢?在雨中起跑的時候,想起了國中學狄克遜英文成語那句傾盆大雨:Rain cats and dogs。想像被雨淋的濕透了的貓和狗,這英文形象成語還用的真不錯,不過我覺得中文的落湯雞感覺起來也蠻有趣地,只要養過放山雞的人都會同意我的看法。(外國人傳說貓管雨,狗管風,所以rain cats and dogs就是風雨交加的意思,此為一說。)
5月19日06:30,在傾盆大雨中開始了今年的南投八卦山台地馬拉松。一大早來到西嶺國小,在還沒有開跑之前大夥兒還躲躲閃閃地找地方避雨,槍聲一響,開始起跑了,不管雨大雨小,直管開始往前衝。
這回我們一家六口人都到了南投,我是全馬,大兒子、小兒子和阿汝是半馬,女兒和老婆是啦啦隊。前一天中午我從高雄搭高鐡到台中站,再轉搭統聯10:00 的車直達南投;等到下午時分,大兒子和老婆從台北分別都開車到了,大家在南投大飯店稍事休息就到辣典麻辣火鍋吃晚飯。本來我的腸胃這幾天有點不舒服,中午還和大兒子說好了,晚上要吃清淡一點,沒想到到了晚上大家想吃麻辣鍋,我想應該也無大礙,加上自己也貪嘴,也就陪著一塊兒吃了。只是這一吃,可讓我一晚上跑了好幾回肚子,拉到有點渾身無力,差點想放棄不跑了。
前一天悶熱的天氣,讓我們很希望雨能趕快下來,窗外一夜雷聲轟隆、聲淅瀝,到早上四點多鐘起床,果然又是雷又是雨,不再悶熱,這會兒卻又擔心雨太大了。四個人開車到了會場,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停車位,停妥了車,就到會場等候出發時間。
在會場前二公里的路邊就已經停滿了車,有些看似空下來的位置,走進一看,都是農民們工作場所的出入口,只好耐心再找。路跑完了之後,聽大兒子說,有些跑友還是把車停在農民出入口的地方,農民就用木板大大地寫上"無品"二個大字放在檔風玻璃上,兒子說:「用木板,表示要重覆使用,可見農民時常有被車擋住門口的困擾。」我想鄉下人還是老實,若換做台北人,一定會叫警察來;不過就算警察來,可能也會勸他們忍一下,到中午就開走了。然而有些跑友遠從北部開夜車趕來,到會場都快開跑了,情急之下或許真的無計(地)可施,或許也要請農民鄉親們多多原諒,當然這種行為是真的不對,在這裡向鄉親們說聲對不起。(我們提早一小時半到達,就是怕車停太遠,要走到會場要點時間,跑友們還是要多注意。)
《 優美的微熱山丘和橫山風景區路線 》
八卦山路跑的路線是從《西嶺國小》出發後一路向北跑,過了《伍豐橋》再爬個小山坡就折返了。這一小段和去年不同,去年是半馬在這裡折返,而全馬要再多跑 一公里 路才折返;因為這樣,去年有很多半馬選手跑過了頭,因此今年就讓全馬和半馬一起折返,避免"悲劇"再度發生。(半馬未段班寃枉多跑 二公里 路,如果超過時限,真的很可憐又無奈呢!)。
因為第一折返點改成全馬和半馬一起折返,所以全馬路線必須在後半段多設計 二公里 的路程,於是就在去年全馬第二折返點後再多加一段路,繞進南崗國小,湊足42公里的路程。
因為這樣,今年一路上有五個國民小學校區要經過:西嶺國小、同安國小、同安國小安山分校、文山國小和南崗國小。經過這幾個鄉間國小總是讓人有不同的感覺和感想;孩子們在這兒和都市的學校有很大的差別嗎?會不會比都市的孩子擁有更多的天空和土地呢?路跑經過的時候,都會這麼想!
除了國小,前半程會經過微熱山丘、取水古道、老樟母女樹,後半程則有天空之橋、猴探井、爬山路的橫山風景區綠色隧道,這段橫山風景區的山路,去程是下坡,回程從35K到38 K三公里要爬133公尺,去年來的時候覺得有點陡,但是今年5月5日剛跑完熊空馬,倒覺得不太陡了,還能勉強跑得上去,也不會太辛苦了,人的適應性真是不可限量呀!
經過幾次山訓,全程跑起來還算輕鬆,六小時十分的時限也還能勉強在五小時五十五分關門前完成,當然如果能延至六小時三十分那就更輕鬆了。
整體來說,前半段和後半段都各有好風景可以看,尤其最後35到38公里爬山的橫山風景區,風景最是優美,亂蟬齊鳴間有雜鳥鼓燥,讓我跑著跑著就停下來聽聽,看能不能分得清蟬聲、鳥聲還是水蛙聲,總之是聲聲入耳,在亂蟬聲中苟延殘喘地跑著,也在綠色隧道中取得天地間彷彿只有一個人和一時地平靜。
《 路跑規劃 》
這次路跑我們家四個人分成二組,大兒子和阿汝一組,我和小兒子一組;小兒子希望跟著我跑,能把半馬的成績提升到二小時四十分左右,按照他平日的練習量和速度,前十公里應該絕無問題,只是後十公里就要看臨場表現了;大兒子和阿汝這一組,則是希望能在三小時十五分左右跑完就心滿意足了,畢竟平日沒有什麼在練。
所以我的路跑計劃就是前半馬陪公子跑步,按老婆的說法則是:你兒子是陪你去跑步的;等小兒子跑完前半程後,我再慢慢地調整時間,在時限之內跑完後半程。只不過還沒有開跑,就先跑廁所好幾回,那廁所又排隊排的落落長,最終能不能堅持到跑完全程,真是一點把握也沒有。
《 前十公里 》
倒數十秒,槍聲一響,大家開始出發,我們在國小裡面跟著人群慢慢往外走,走到出發點已經是6:34:30,一小段路走了4分30秒,因為雨下的大,大家都還沒有暖身,所以慢慢地開跑。
從出發點到第一轉折點大多是下坡,雖然雨下的不小,我們也從躲著雨水到全身濕透,鞋子、襪子都濕的糾在一塊兒了,索性隨興在雨中快意奔跑了,兒子也把手機拿給我,放在防水袋裡,我的身上放著二只手機、一只照相機和一個手壼,活像全副武裝的陸軍特種部隊。
圖:人生最幸福的事之一,就是和兒子們一起跑馬拉松。
7:42用了1小時08分,我們到達第一個十公里,然後就是半馬的折返點了,我和兒子在這裡合照留念。記得戰國時代秦國李斯在被秦二世行腰斬刑前,有人問他最大的願望最什麼?他說:「我真想再和兒子到東門去遛遛家裡的黃狗,但這卻是不可能了!」是呀!人生最快樂的事,並不是你擁有多少財富或者多麼崇高的名望,那些都是虛無地,只有和親愛的人相聚、共樂,才是人生最值得珍惜的事;看著我和兒子們的合照,心中想起讀戰國策這一段歷史故事時的感想,心中心滿意足,西鴨娃塞喲!
《 10公里到17公里 》
時間08:44用了2小時10分,我們跑到17K,也就是第二個小時只跑了 七公里 ,速度是八點五分速。這是由於回程都是上坡,我在前面跑著,兒子在後面跟著,我聽著他呼吸的聲音來調整速度,當他喘的急促的時候,我就放慢一點,當他呼吸平穏地時候,就讓他帶頭跑。我突然發現,跑了 十七公里 ,我竟然都還沒有開始調整呼吸,原來我還真能跑哩!
《 17K到20K 》
這三公里路,我們用了半小時,在09:14到達20K,小兒子中途停下了三、四次,他招牌搖頭笑笑表示力有未逮的表情又出現了,我要他停下來,幫他拉拉、按按緊繃的小腿,稍事停留就再跑起來,走走停停。
圖:跑友辛榮儀,看著他穏健的步伐,就知道這一年下過多少苦功夫去練跑了,很快他就會是下一個馬拉松達人了。
這一段路上,我們遇到了台中兆豐銀行的跑友辛榮儀,這位小老弟去年在這裡跑初馬和我相遇,當時他還有點跑不過我,不過一年下來,他已經是連馬的好手,足足快過我半小時以上了。在一起走走聊聊,才知道原來這回他也帶了同事來參加半馬,他像一顆種子,把跑馬拉松的風氣在同事中散了開來,相信過二年,他們也會拿著兆豐銀行的大旗,邊跑馬拉松邊喊口號了。
《 半馬完成 》
圖:雖然一路上有二、三回差點抽筋,但到了半馬終點,小兒子喜上眉梢地笑了起來,馬拉松的可愛就在這裡。
20K過後,小兒子看他可能打破自己的半馬紀錄時,也就跑了起來,這時候雨正大著,可是他卻跑的很開心,邊跑邊笑。馬拉松跑者在最後要完成的時候,那種意志力戰勝一路上的困苦,是無法形容的喜悅。看著小兒子笑咪咪地跑向終點,時間是09:23用了2小時49分,打破了他自己的紀錄。
《 開始後半程路 》
前半段跑到十五、 六公里 的時候,我跟小兒子說:「我的肚子很疼,很想拉肚子,全身無力,可能今天也只能撐著跑一半,最後也只好和你一起回終點去了。」
小兒子看著我咬牙忍著肚子痛,也問我說:「還好吧!」就這樣一直撐到20K。到這裡我和小兒子說:「我真想不要跑了,可是如果放棄了,今天晚上回到家中,我就會後悔,而且明天睡一覺起來,我會更後悔,所以還是撐下去好了!」我又跟小兒子說,如果我在半路上撐不下去,我會打電話給他,他們就開車來接我,小兒子擔心地看著我點點頭。
《 21K到25K橫山 》
西嶺國小向南跑後半馬,一開始的 三公里 多大約是平路,而其中23K的天空之城和猴探井是讓人吸睛佇足的景點,過了24K就開始了一小段爬坡,在大約 五百公尺 內爬坡22公尺,去年跑到這裡讓我倒抽一口氣,經過了一年的十幾馬,這回看起來卻感到稀鬆平常了,雖然走了幾步,但大多也是小跑步上到25K的橫山。
21K之後供給比較前半程多了些,雖然沒有餅乾,但有些糖菓和巧克力,也多了美味的微熱山丘鳳梨和鳳梨汁,那鳳梨汁非常好喝,真想裝一罐帶回家好好品嚐。
《 25K到33K第三折返點 》
圖:第二折返點。這裡鳳梨汁很好喝喔!跑者是蔡大哥的背影。
從25K就一路慢慢跑過了第二折返點(去年的全馬折返點),然後又再轉進南崗國小繞進第三折返點,也就是全馬的最後一個折返點,里程是33K,時間是11:06,從21K到33K用了1小時42分, 8.5分速,時速大約是每小時7.1公里,這包括中間走走停停、吃吃喝喝和照相,還有跑肚子三次;拉肚子的時候,真有點想放棄,不過想想都到了30K了,也就忍下來繼續把它跑完。
圖:好友國輝跑在我前面 六公里 。他隨便跑跑也能跑進五小時內。
值得一提的還有南崗國小有一個看起來像磨石子做成的大象溜滑梯,這和我讀小學的時候,學校那一座溜滑梯一模一樣,那座溜滑梯有我童年許多的回憶,後來學校把它給拆除了,我就再也沒看過這樣的溜滑梯了,沒想到事隔這麼多年後,能在這裡看見了,不由得停了下來,像不期而遇一位思念多年的老朋友一樣,感嘆了一會兒,想起了它帶給我童年的快樂,童年真是美好,不是嗎?那時候,爸爸和媽媽都那麼年輕、那麼有活力。
圖:和孔猷相遇在他的31公里,我的28公里。
過了最後一個折返點,只剩下9公里的路了,而我還有一個半小時的時間,也就不急著跑,在這裡慢慢晃了一下子,才又跑了起來。
圖:第三折返點,在南崗國小再進去一點點。 33K
《 35K路牌 》
11:26分到達35K,從33K到35K二公里的路,跑了二十分鐘,主要還是看時間足夠了,也就懶了下來。去年跑到最後的時候,路牌都看不到,只有劃在地上的油漆標示著里程,當時心裡還怪著主辦單位,連個牌子也不放,真是夠簡陋,今年到了35K才發現小貨車正在收回里程牌,我央求著收牌阿桑讓我照完相再收回,她就把拿在手上的木牌放回去,等我照完了相,再收到小貨車上載回會場。這時候我才明白,一路上都有路牌,只是負責回收的人太早收回,或者說是我們跑的太慢了,所以才在最後幾公里看不到路牌,如果能跑在五個鐘頭內,就不會這種情形了。
《 35K、41K到完成第二十四馬 》
35K到38K的三公里爬坡133公尺路,是這一馬最困難的一小段路,但是這個去年我視為畏途的山路,今年也感覺不太難跑了,雖然走走跑跑,但也不感覺很累,也不會喘不過氣來,我想是下雨的關係,讓跑者不那麼地熱,當然也是士別一年,大不相同。
圖:37公里飲水站賣力叫大家喝水的可愛小妹妹。(看影片可以聽見她可愛的聲音)
這三公里的山路上,我停下來很多次,在綠色隧道滿山的蟬聲叫中,等路上無車時,靜靜聽這亂蟬齊鳴,已經很久沒有一個人在深山斜雨中聆聽這樣的天籟之聲了,莊子說:「人籟、地籟你都能聽得到,只有天籟,不能用耳朵聽,只能用心去聽,而且,你不一定聽得到,它不是每個人都聽得到的。」如果你也來到這裡,蟬聲和風聲都是地籟,在吵雜中,你想起了什麼?又忘了什麼?然後又忘了你在什麼地方,這時候天籟就會悄然浮現;這時候,我站在橫山上想起了一首詞:「誰家吹笛畫樓中?斷續聲隨斷續風;曲罷不知誰在否?餘音嘹亮尚飄空!」吹笛的人呢?是笛隨風?還是風逐笛呢?
爬到433公尺高的38K,就開始了下坡,一路就跑到了41K,時間是12:22分,一共用了5小時48分,這樣看起來,隨興的跑跑也保6有望了。
最後到了終點,開心的衝過終點,時間是12:30分,扣除出發的4分鐘,完成時間大約是5小時:56分,比去年稍微快了一點。
心裡面十分開心又完成了一場馬拉松嘉年華,而且真的很高興自己沒有在半程回頭的時候放棄,雖然肚子一路上在搞怪,但終究是忍著跑完了全程。
圖:完成第二十四馬,還有七十六馬。
《 後記:25K到33K的相遇 》
跑馬拉松,你會遇到很多馬拉松達人,他們有很多都是六十開外二百馬以上的前輩。我因為工作的關係,不一定星期六、日放假,也因為我的工作必須要預留體力在外海爬船,所以不是每場馬拉松都能參加,但在我參加的場次中,總是能看見這些熟面孔,有些是年輕人,但更多的是五十和六十開外的壯青和老青。
像二百五十多馬以上的名人:陳亮華醫生(我聽大家都稱他為 陳 醫師),我就請益多次,他教給我在熱天用水拍身體排熱的方去,還有他後半段比前半段更快的配速,這回他又遠遠地把我抛在後面,讓我好生佩服。
這次八卦山馬在後半程不遠,我緊跟在蔡振曉大哥後面,他也是位熟面孔,在台灣各地跑馬拉松都常能看見他的身影。我跟在他後面,跟他打招呼請益,才知道他比我大了好幾歲(看起來年齡和我差不多),而且這次是他的第206馬,這讓我驚訝不已,要如何能達到100馬,在我來說困難度都很高,更不必說二百馬了。
一路上蔡大哥指導了我很多跑馬拉松的訣竅,我受益良多。他說前半段要調整體力,留在最後 十公里 跑快一點;下坡步伐不要大,步頻可以快,這樣快又不會受傷;當然還有很多心得,我要留著自己慢慢練習,慢慢摸索,重要的是他說:「馬拉松是有技巧和方法的,不是一路蠻跑。」這句話我十分受用,而且也小有心得。
蔡大哥很得意的說,現在他的孫子已經一歲多了,正開始牙牙學語,叫他阿公時候,都會叫成:「阿東」。還有他要在明年退休後,減重到66公斤,再度把馬拉松速度找回來,他曾經在年輕時跑過3:53的全馬超快紀錄,我聽了只能讚嘆,這對我來說,無異是天方夜譚,我只希望能跑進4:53,這樣我才能去參加北海道馬拉松,而且似乎也要在退休後,才能有時間好好練就。而他最讓我佩服的還有,他一個人從台北開車來,等會兒跑完了,還要一個人開車回台北,這樣的體力,真讓人敬佩,不知道我還要練多久才能如此。
我邊跑邊聽他輕鬆地說這些事,竟然在橫山爬坡的一路上,一點兒都不覺得累,而且還忘記了拉肚子這回事,最後就照著他說的"小步伐"輕鬆跑完這一場去年認為有點硬的一馬。
蔡大哥不但是跑馬高手,他的文章也寫的很棒,他說跑友們都希望他再寫些心得分享,他也正想寫二百馬的心得,對此,我期待中,蔡大哥,加油喔!
《連接閱讀):五週連五馬到九週連九馬-路跑勇者蔡振曉》
《 後記之終曲 》
每次跑完馬拉松回家的時候,都會看到最後不放棄的跑者還在努力朝終點跑著,對於這些跑友,我的心中充滿了敬意,都會想起一句馬拉松的標語:「堅持!馬拉松其實只是一種態度!」只要完成了全程,就算成功了,時間超過一點又有什麼關係?
這次讓人感動的畫面還有一則:小不點吊車尾在跑著,大會裁判員騎著登山車在她後面亦步亦趨。我想大會人員一定問她要不要放棄,小不點一定懇求他們讓她跑完全程,不要回收(回收是小不點的用語)。於是裁判員就騎著車陪她把最後一程跑完。
台灣很多場馬拉松活動都很有人情味,大會會把證書發給最後超過時限的跑者,雖然不符初衷,但卻鼓舞了末段班跑者再次參加的勇氣,從而激勵了更多怯於報名參加全馬的跑者鼓足勇氣加入馬拉松的行列。
跑馬拉松會受傷嗎?只要你循序漸進的慢慢累積路跑的距離, 十公里 、廿公里然後全馬,一開始不要拚太快,以跑完為原則,你也會和我這末段班一樣,慢慢跑完看似不可能任務的42.195公里馬拉松。然後,就像許多新跑友一樣,在一場場馬拉松之後都超過了我,成了跑進4、跑進5的跑馬達人。
跑馬拉松只要小心,一定不會受傷,只要你慢慢跑,不要燥進;而且一般路跑協會舉辦馬拉松活動時,在完成時間的限制上,都會讓像我這跑不快的人也能在時限內輕鬆完成,所以大家一起來,一起來體會意志力戰勝自己的喜悅。
不過這也有隠憂:有時候我也會擔心,參加馬拉松的人愈來愈多,報名愈來愈困難了,以後眾位跑友能不能讓我優先報名呢?
《相片下載:》 FB相簿
《 附記:猴探井名稱的由來 》
相傳在清同治12年(西元1873年),一位 林老 太太往生了,為了覓得好風水庇蔭子孫,從唐山聘來一位地理師,到此見到風光明媚,群猴聚集,驚呼此地為極佳的「猴子穴」,故告訴林姓家人將先人葬於此;又覺得此地整個山谷像一口井,山谷前有一小峰,像極了一隻猴子蹲著俯探著深井,因此將此地命名為"猴探井"。
《2013八卦山馬拉松記實錄影,看看您在裡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