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山山行   梅聖俞

 

 

 

適與野情愜, 千山高復低;

 

 

好峰隨處改, 幽徑獨行迷;

 

 

霜落熊升樹, 林空鹿飲溪;

 

 

人家在何許? 雲外一聲雞。

 

 

 

 

 

天天:

 

 

二十年前一個下著雨的冬天,在台北重慶南路商務書局花了36塊錢買了一本人人文庫的歐陽修選集,上船放洋之後,無聊的時光就把這本書翻了又翻、看了又看,不僅是和歐陽修混熟了,也和他的麻吉們混的蠻熟的。歐陽修和梅聖俞在京城(開封)很年輕的時候就認識了,一起喝酒、出遊、做文章,直到後來歐陽修被下放才聚少離多.

 

 

梅聖俞,名字是堯臣,號才是聖俞。讀歐陽修的書一直以為聖俞是他的大號,原來他們二人是好哥們,歐又小梅好幾歲,所以歐在文中只稱之為聖俞。梅的詩在當時是頗有名聲的,歐修陽也自認為不如,梅更因為詩和文的盛名,經大臣們報請皇帝,得到賜進士。賜進士就是沒有經過科舉考試,因為文采好,皇帝特別賜給如同進士及第一樣的榮譽和身份。

 

 

 

 

 

《適與野情愜, 千山高復低;》

 

 

除了野外群山高高低低的景色之外,還有自己剛剛好有那樣一份心情來到野外。開場二句就讓人感覺到了一派輕鬆和千山高低的情景。

 

 

 

 

 

《好峰隨處改, 幽徑獨行迷;》

 

 

曾經爬過山,在山中小徑走過的人,對於詩的這一句,一定會想起自己爬山的經歷,好的詩只一眼就讓人如在眼前又感覺爬山的是你也是他,就好像大家夥兒正和梅聖俞一起爬山似的。

 

 

 

 

 

《霜落熊升樹, 林空鹿飲溪;》

 

 

熊就是指北斗星的大熊和小熊星座。

 

 

傍晚霜起,這時候北斗星掛在樹梢,就像從樹椏之間升上來一樣;在林蔭空處溪水流過的地方,遙遙看見鹿在溪邊飲水。這二句的景觀和意境,都讓人在心矌神怡的同時又有些寂寥的感覺在內心某處摸不著的地方。

 

 

有人認為這首詩以這二句工法最好,但是也有人認為不如前二句的不落痕跡的工法又帶領人隨境而轉入詩中來的高明。

 

 

 

 

 

《人家在何許? 雲外一聲雞。》

 

 

最後收尾大出人意,評者謂此乃名家手筆。在這麼好的良辰美景、高高低低,峰迴路轉的魯山之中,人家在哪兒呢?作者並不明指"白雲生處有人家",只是借由白雲深處以外的一聲雞鳴,指出了山居人家在什麼地方,或許作者他們依著雞鳴聲在山中找著了山居者的住處,開啟了魯山山行更有趣味的另一行程。

 

 

不過借由這雲外一聲雞找到了人家在何許的,好像是我們讀詩的人,同時聽到了這雞鳴聲,一塊兒去找著的。

 

 

  

 

 

整首詩,讓我們內心體會了作者和山景的愜意,在千山高低峰迴路轉之中走在彷如迷了路一般的幽徑小路上;在霜落滿天的林間,看見了北斗星在林間升起,在林間空隙之中,瞧見了麋鹿在溪水畔低頭飲水的幽靜。最後更跳脫這一切,突發奇想的,在魯山群山之中白雲的另一端,依著雞鳴聲找到了山上人家,好像告訴我們,遊山累了,在山頂白雲之上,找著了可以落腳的地方,可以烹茶煮酒,在山頂樵居度一夜晚。

 

 

 

 

 

註:

 

 

梅堯臣(10021060),字聖俞,宣州宣城(安徽宣城)人。他只作過主簿、縣令等小官,一生窮困不得志。詩很著名,尤為歐陽修所稱賞。他們互相唱和,並以韓孟自況。歐陽修認為梅堯臣詩的成就是和他的貧困生活有密切關係的,所謂“非詩之能窮人,殆窮者而後工也”(《梅聖俞詩集序》)。梅堯臣也曾經自稱“囊橐無嫌貧似舊,風騷有喜句多新”(《詩癖》)。官小家貧,使他接近苦難的人民,看到廣闊的現實,這是他的詩所以能工的根本原因。《抄寫自奇摩知識

 

 

 

 

 

 梅聖俞在五十九歲那一年,京城流行疫疾,梅染疾數月後去世。歐陽修在祭文中說:雖然他比梅年輕,但梅看起來反而年輕許多,而且歐陽修脾氣不好,不若梅的修養好,對人對事都和和氣氣,從不計較,所以他想梅聖俞一定比他長壽,沒想到竟然五十多歲就去世了。當梅聖俞去世後,他們在一起的好朋友都已相繼去世,只剩下歐陽修一個人,所以祭文最後歐陽修是傷心的不能自已、淚流如溝。我想歐陽修除了感傷少了一位至友之外,更對這位好朋友潦倒的一生感到難過而流淚。

 

 

 在唐宋詩舉要中,梅詩入選三首,可見梅詩功力如何了。只單單這「雲外一聲雞」,一聲雞鳴,就堪稱千古名唱,流傳萬世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引水人天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