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ing the Bar


 












Sunset and evening star
   And one clear call for me!
And may there be no moaning of the bar,
   When I put out to sea,
But such a tide as moving seems asleep,
   Too full for sound and foam,
When that which drew from out the boundless deep
   Turns again home.



日落 星星升起
一個清晰的聲音召喚著我
但願 沙渚上沒有任何悲泣
當我整裝出海之際
但是那似沈睡般寧靜流動地潮水
仍充滿了聲響和浪花
當它從廣袤無垠的遠方返回
迴身返家之時


 



Twilight and evening bell,
   And after that the dark!
And may there be no sadness of farewell,
   When I embark;
For though from out our bourne of Time and Place
   The flood may bear me far,
I hope to see my Pilot face to face
   When I have crossed the bar.



曙光 暮鐘響起


接著一片漆黑


但願 那兒沒有悲傷的告別


當我登船之際
雖然在從我們的時間和空間的界限之外


潮水會將我推向比那更遠的遠方


我希望可以面對面見到我的引航員


當我越過了沙渚之後



 


天天:Bar (英文定義) : A shoal or bank of sand, gravel, etc., thrown up by ther opposite action of the sea and river at the mouth of a river.


河流的出海口,因河水和海水潮汐相反方向沖擊,造成砂或礫堆積成的高於水面或在水面下的淺灘。中文稱之為渚,或沙洲。Shoal 淺灘,bank 岸;水下稱為shoal,水上為bank.   


駱賓王致博昌父老文中寫到:「春渚青山,載勞延想。」,就是說,在春草萋萋的沙洲和遠望青山之間一別之後,遠在外地的我勞頓中甚為思念您。古人搭船時,船在河口沙洲上搭棧板以便上下客貨,所以春渚青山有別離之慨、也有等待下次再相遇的意義。


這首英文詩用bar不僅表示在此別離,也表示人生終點站和另一個未知世界的啟航點。從這裡生命雖然到了終點,但同時也是航向另一個boundless deep far far world的開始。人生不斷的學習一個課程,那就是死亡。接受親人的死亡,漸漸地,或突如其來的,要接受自己的死亡。學習成績好的,心情平靜坦然;學不好的,呼天搶地,不能接受。在詩中可以看得出來作者已經把自己的心沈澱至極靜,所以在登船出發時,希望沒有任何哀泣;在道別時,也沒有任何悲傷;也希望自己在航向無量無邊的另一個世界的時候,能夠和接引的人面對面的見面。大佛頂首楞嚴經的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說:「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人染香。此則名曰。香光莊嚴。。。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靜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自己的心沈澱下來,得到了大寂靜的時候,必定見佛,才能體悟香光莊嚴的殊勝;眼、耳、鼻、舌、身、意所有外緣都能調伏,心中得到大平靜,才能破明開悟。


作者的心境和大勢至菩薩說的「靜念相繼,得三摩地。」都是一樣的,所以他說:「I hope to see my Pilot face to face   When I have crossed the bar. 這首詩是作者過世前三年寫的,在過世前,他交待後人,要把這首詩做為他詩集的最後一篇,其意義不言可喻。


終於有一天,我們都會被推向無盡意時空中的遠方,那麼在這個娑婆世界結緣的當下,讓我們彼此好好珍借;也在分離時,沒有哀泣,沒有悲傷。

 


天天:


不同的語言所寫的詩要用另一種語文去翻譯或詮釋,終究不能信、雅、逹。這首詩是 Lord Alfred Tennyson 1889年所寫,三年後,1892年他過世,享壽83歲。


這首詩是押ABAB韻,共二個四句;其中第一和第三,第二和第四押韻,而且意境互相連串;又用了And  巧妙的貫穿時空、情境和心境。用了簡簡單單的字,用了你我每天看得到的情境,卻能寫出直指人心、深藏禪機的感人短詩。這樣的詩,就算用英文也不能再多加或多減一個字,何況用中文呢?


那句"A clear call for me " ,似乎也叫喚著每一個讀這首詩的人,二百年來不知道有多少人已被感動,更在感動之後,在自己內心的最深處發出最大的迴響,從而影嚮自己和自己對人生和宇宙真相更深的體悟,終而使自己可以放下、不再執著。


上帝的聲音其實一直就藏在我們的心中,只是我們一直向外去追尋,直到有一刻,我們才發現上帝一直都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打開心門。


哈利路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引水人天天 的頭像
    引水人天天

    天天的部落格

    引水人天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