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景山




楊巨源字景山真元五年擢進士第




寄江州司馬 



江州司馬平安否?惠遠東林住得無?湓浦曾聞似衣帶;廬峰見說勝香爐。


題詩歲晏離鴻斷,望闕天遙病鶴孤。莫漫拘牽雨花社,青雲依舊是前塗。


 


天天譯:


江州司馬還平安嗎?惠遠的東林寺住過了嗎?


湓浦港常聽聞就像一衣帶水那麼近;廬山南邊山峰聽人說狀似香爐的勝景。


歲晚題詩,感慨離群無依失散的孤雁;城樓遠眺,想起遙遠天邊孤單的病鶴。


且莫拘牽於佛事之中;青雲之志,依舊是咱們的前途。


 


天天:


古代通訊不便,所以魚雁往返就常以詩達意,常常一首詩中引喻旁徵意義深遠,詩中引出的人物、山川、經典,何止萬千言語。就這樣,在幾句詩中,彼此在關山迢遙、經年不能相見的情形下,內心做了親密的互動,在細玩詩意中有淚、有笑、更有最深厚友誼的問候和思念。


這首詩是楊巨源在京城(長安)寄給在江州的白樂天(白居易)的一首絕妙好詩,好在於完全用白樂天的筆法寫出,又接續著白樂天琵琶行的文句,牽引出詩中更多的意味。


這首詩錄在全唐詩中,在唐宋詩舉要中也是楊景山唯一收錄的一首。詩又名之為「寄江州白司馬」,當時白居易因謗被遷謪在現今江西省江州,大江此一分為九,故又稱之為九江。湓浦就是湓浦港,也就是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移船聽琴的地方,潯陽江注入此,所以琵琶行中寫「潯陽江頭」。


《深入閱讀》


詩句類駢體文,二二對稱,不只如此,又後句呼應前句,句句環扣,彼此串聯。詩的前四句是從江州人物和勝景對比切入,從江州司馬對應東林惠遠禪師,從潯陽江頭湓浦的湖光秋景再到廬山香爐峰氤氳山色。當代的江州司馬應和晉代高僧慧遠,在不同的時代,卻又在同一個地方,時間遙相比擬;江州司馬湓浦琵琶行詩句的浪漫故事又和慧遠遠眺廬山南方香爐峰山氣氤氳的讚嘆應和,真是環環相扣,匠心獨在。


第五、六句,寫朋友的思念。「歲晏」有歲晚,也有年華老去的感慨,在這個時候題起詩來,想起了當初年輕的時候在一起的朋友,個個壯志凌雲,像一群鴻雁,想一展千里之志,如今卻零落四散,像離群的大雁,斷了音訊。


 


〈江州司馬平安否?〉


琵琶行最後二句:「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杉濕。」所以作者接續著問:「江州司馬兄,您青杉濕了後,現在還好嗎?」琵琶行中又說:「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這「平安否?」也有問候「身體還好嗎?」的意思。


〈惠遠東林住得無?〉


晉代高僧慧遠原來要往羅浮山去,經過潯陽時,見廬峰清靜,足以息心,於是剌史恒伊乃為遠山東立房殿,是為東林。「惠遠東林住得無?」一方面是接續「平安否?」一方面也把白樂天比擬惠遠,楊、白二人又都對佛經非常深入,這一句住得無的「無」字,頗有:金剛經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倒裝意味。「住得無」和「無所住」的對比,加上惠遠東林,可見這「住得無」三個字用的巧妙之處。


〈湓浦曾聞似衣帶〉


湓浦港就是白居易琵琶行記事的地方。


似衣帶,是指大江水河,遙遠看來,就像一條衣帶一樣,用這樣的角度看,其實山水迢遙,也是很近的。語出南史陳紀,隋文帝征陳,僕射高熲說有長江水阻隔恐不易,隋文帝說:「我為百姓父母,豈可限一衣帶水不拯之乎?」後世就以一衣帶水比擬為很近的意思。


〈廬峰見說勝香爐〉


慧遠就是詩中的惠遠,他在廬山記中寫到:「東南有香壚山,孤峰秀起,游氣籠其上,則氤氳若烟水。」山勢孤秀,加上雲氣水氣,看起來就像是天然的大香爐。


〈題詩歲晏離鴻斷,望闕天遙病鶴孤。〉


詩從「江州司馬平安否?」開端,從詩句中映出湓浦秋天,應和琵琶行的「楓葉萩花秋瑟瑟」秋天的場景,長安城歲晚題詩,遙看天邊群雁,想起遙遠的湓浦,群雁是不是也正在江上飛著呢?雖說一衣帶水,但總是遠在千里。遠在天邊的友人就像掉隊的孤雁,心中既感慨又懷念。



闕如果念ㄑㄩㄝˋ,就是宮中或城樓的瞭望台。闕如果念ㄑㄩㄝ,就是缺的意思,也有望向天邊缺少了一個人的含意,可見這字用的多好。


詩人上朝時,從宮中望遠,好朋友遠放江州,不能再像從前一樣一起上朝、下朝。也不能再一起在長安城樓一起眺遠賦詩。琵琶行:「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在長安城酒肆飲酒做樂時,遙望窗外想起了「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琵琶行)在偏遠的朋友。



詩的第五句,對應第三句和第一句,以離鴻對應江州司馬,以湓浦水色應和鴻飛江上、楓葉萩花的秋色;第六句的病鶴,以鶴的卓而不群比擬白居易;也應和第四句和第二句,以惠遠東林和廬峰清秀加上卓而不群的病鶴,讀詩的人不能不讚嘆古人功力之深。


〈莫漫拘牽雨花社,青雲依舊是前塗。〉


妙法蓮華經:「時雨天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佛講經說法圓滿時,曼陀羅花像雨一樣的從天上灑下,普佛世界還有六種震動。詩人用「雨花社」形容佛教也是形容求佛的人所追求的境界。


「拘牽」是佛教用語,是指眾生被萬緣拘束牽引不能自由自在,而這裡用拘牽雨花社,也是說一直一心求佛,不問世事,其實也是一種攀緣,也是一種執著,不是求佛人應有的「無所住」。所以一開始的「惠林東院住得無?」又在這裡要他「莫漫拘牽」了,既然應無所住,就不要一直拘牽自己往雨天曼陀華的境界中了,因為金剛經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人有拘牽,就有所住了呀!


「青雲依舊是前塗」,最後一句是勉勵,也是彼此期許。第一句「江州司馬平安否?」就是要說這最後一句「青雲依舊是前塗」。


前句的「湓浦曾聞」或許是說:「您的琵琶行已經轟動京城,京城裡從皇上到小民百姓大家都能熟讀詠誦。在京城大家都知道了有湓浦這個地方,就好像一衣帶水那麼近。皇上、文武大臣和百姓都這麼讚嘆欣賞您的才華,您的青雲之路是必然可期的。」


 


每每讀詩深入其後,感慨萬千,讚嘆不已,非是言語所能形容。如今勉強為文寫出自已的心得,我想所謂的「野人獻曝」大慨就是指我的文章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引水人天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